股票配资代理平台 未来汽车供应链会怎样?这个高层论坛透露了两个字
供应链近年来成为汽车产业的热点话题股票配资代理平台,众多汽车企业“为它欢喜为它忧”,它的未来到底会怎样?在广州南沙举行的2023年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的“多重挑战下汽车供应链健康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”上,众多专家大咖和业内人士给人们透露了两个字:“融”和“卷”。
“融”
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融合,成为论坛的焦点。
“在蔚来内部,我们没有供应商,只有合作伙伴。”蔚来汽车供应链发展副总裁潘昱的这句话颇具代表性,代表的是供应链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。不少与会嘉宾都不约而同地如此形容这一变革:供应链从“链状”或者“塔状”转变为“网状”。
长安汽车采购中心副总经理朱祥文表示,以往,主机厂是产业链的核心,一百多年来,供应链的结构都非常稳定。“未来会是网状融合,当前则正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‘平行四边形’状态”,朱祥文说,“我们接下来就要研究如何面对这个非稳态,并在未来的稳态中胜出。”

地平线总裁陈黎明也提出了类似的结构。“原来链状的供应链转向专业分工更加融合的网状结构”,他说,主机厂以往基本只跟Tier1打交道,Tier2和Tier3就了解不多甚至基本不认识了。但在新的网状供应链关系中,主机厂直接与Tier1到TierN进行深度探讨,直接跟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直接接触,实现系统的成本控制。
车企们正如何面对这一新形势呢?朱祥文观察到,以往整车厂在供应链上交易关注的是单价和成本的最低,而现在更关注运营的总成本最低;以往采购零部件时关注的是这个零部件的技术可靠性和质量可靠性,而未来关注的是技术领先性。
潘昱对此也有同感:“智能电动车物料成本里,超过40%是新增的新品类零件,这些零件在传统燃油车上都是找不到的,我们只能创新供应链来满足需求,由车厂和供应链一起来填满这个赛道;主机厂要通过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共创共研,把附加值高、渗透率高的产品作为第一优先级,大家一起投入重金,投入资源去加紧研发,争取最早把产品做出来,并且服务用户。”
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CEO卢放认为,在新的供应链形势下,车企要坚持思维破圈,以合作共生的观念构建新的战略,与巨头供应商供应合作伙伴建立更深入的合作战略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。潘昱则用“互信、互融、互强”三个词来概括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的新型关系:“全栈自研并不完全准确,更应该由主机厂来引领,和合作伙伴一起共研,长期绑定、长期合作,把生态做得更好,让车厂、合作伙伴和供应链体系共强。”
“卷”
另一个关键词是“卷”。
陈黎明注意到,目前的汽车高端品牌,三四十万元价位的车都正往三十万元下探、二三十万元的车又往二十万元下探。“一些主流车型都配置了L2+、L2++的域控制器,芯片用的都是200 TOPS以上的大算力芯片,自动驾驶领域也在军备竞赛。”
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制造总部专职副总部长、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建彬在主题演讲中更坦承:“在竞争方面,合资企业在新能源的布局上确确实实晚了。”他更以日产品牌的Ariya纯电车型为例,“这个车各方面性能都不错,但价格奇高,除了电池用的是国产零部件以外,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、电机等要么是进口的、要么是独资企业的,价格远远高于本土企业,所以我们的竞争优势就不再了。同一款新能源车我们的收益赶不上本土汽车,打价格战也打不过人家。”
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雄则认为,竞争一定是存在的,未来就是要“看谁学谁更快”,“互联网汽车要学造车,传统汽车要学用户思维”。张雄更预测,现在主要是整车企业“卷”,未来供应链企业也会“卷起来”,“希望在座各位供应链伙伴也做好准备。”张雄笑言。不过,他也认为,“卷”的另一面是新机遇。
纳芯微电子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王升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更期待供应链上的成本竞争压力会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,“我们要争取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成本控制,而非简单压缩利润,成本竞争更应该成为倒逼产业链玩家创造新价值点的机会。”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钟达文股票配资代理平台